查看原文
其他

ICE嘉宾说|张望兰:国际学校管理模式及文化融合的探索

张望兰 新学说 2019-11-23

点击蓝字

关注我们

演讲嘉宾|张望兰

编辑整理|何淼

图为演讲嘉宾深圳RDFIS执行校董张望兰

大家好!首先为各位介绍下我个人的从业经历。我从师大毕业后在湖北武汉做了三年的中学英文老师。之后来到深圳,2002年开始投身国际教育,一直在做英语系国家的留学移民。随着公司的发展,从留学、移民、培训开始,直到创立国际学校,我自己一直在留学第一线,从事各类的实操工作。今天,我想给大家带来以下三方面的分享。


一、教育的投资方向

瑞得福出国从诞生到现在,已经成功地帮助了很多的学子留学海外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也在不断地反思,我们送出去的孩子,是不是都成为了父母最开始期望的那样。


近些年来,热门留学国家的留学移民政策也在持续地发生变化,包括专业的开放程度、毕业后实习工作签证的机会,以及正式的工作和技术移民。我们一直在探索,什么样的教育能够帮助每一个家庭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。其实我想声明一点,没有哪种教育是绝对的好。我们寄希望于经过行业专业的探索,能够提供更多元的教育,通过不同姿态和不同构层的教育,让更多的家庭有更多的选择。


现在,我们身处国际教育的投融资峰会,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,比如德国、法国、澳洲、加拿大,这样才算是国际教育的话题探索,换言之,才是国际化教育的投融资峰会应该涉及的话题,而不仅仅只是探讨英式教育或者美式教育。


我们在那么多理论的指导下,具体投资到创办一所学校,这里面是有很多的因素需要考虑到的,而不同的因素,也要区别地对待。说到区域性投资创办学校,个人的想法是,一定要根据地域特征,在整体的投资策略上做全盘的考虑,不能在所有的区域都投资美式的学校,也不能所有的区域都投资英式的学校。投资学校目的是什么,简单的目的当然是投资赚钱。


但在赚钱之前,选择什么样的教育体系,市场是否认可你,有没有生源,这都是很关键的。从资本市场和运营企业来看,投资运营不赚钱就是耍流氓。而投资一所学校,对于中外教师团队的工资,不仅仅只是支付基本工资,还要给他们足够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薪酬。我始终坚信,高水平的团队才能教出更高质量的学生。所以,师资水平、薪酬水平等这些也都是大家需要考虑的。


对于教育的投融资峰会而言,怎样全盘考虑要投资的学校模式,所投资学校的地域特征,都可以用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来概况,需求就是一切。

二、认识教育模式的差异化

我要分享的第二大部分,即是认识教育模式的差异化。在平衡好以上所有之后,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就是教育模式。今天是美国专场,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留学的相关数据吧。中国学生在留学国家的选择上,美国连续三年都是第一。中国在全世界的留学生有54.45万,其中一半以上在美国留学。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,中国在美留学生超过30万人。排名仅次于美国的是英国和澳大利亚。从这几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,留学生分布国家的人数和比例相对稳定,整体留学人数稳步上升。


很多中国留学生选择去美国就读大学,这样的话,高中他们在哪里读?其实高中他们都是在国内读的。不管大家是投资还是办学,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的是,未来的准留学生们,在赴美国读大学之前的教育仍是在中国国内。中国目前的教育就是公立学校的中国高考课程体系、私立民办学校的高考课程体系、双语学校以及国际学校。如果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国际化教育,那么双语学校和国际学校就是大家考虑投资的重点。


昨天是英国专场,中国到英国留学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,但大家看看去英国留学的人群里,是去读大学的多,还是去读研究生的多呢?数据显示,赴美留学人群中占比较高的是读大学本科的,赴英留学人群中占比较高的则是读研究生的,比例高达64%以上。这意味着他们在去英国留学之前,将在中国国内读高中,上大学。未来这一局势可能会改变,但至少目前数字是这样的。


为什么去英国读研究生的人占64%以上,我从15年行业经验的留学专家角度给大家带来一些我的心得体验。之所以去英国读研究生的人数多,主要原因是国内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和考研的压力,所以很多学生选择走出去把自己的学历提升一下。英国在硕士阶段入学门槛相对较低,学生只要提供大学阶段的成绩,再加一个雅思成绩(一般学校雅思6.5,普通名校要求7.0,顶尖名校跟语言类相关的专业要求7.5,无需GRE或GMAT)即可。在专业选择上,54%的学生选择商科和金融类的热门专业。


这里,我要说的一个现象是,通常有的学生家长选择去英国留学或者欧洲留学,是认为欧洲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沉淀。但实际上,去欧洲读文科和人文的很少,54%以上的人是读商科和金融的。他们认为在这个阶段一年制的费用少,时间短,而且英国在研究生阶段课程的专业设置很宽泛,比如:会计和金融,是指的一个专业(major) ;也有很多的学生认为一年研究生的时间,门槛宽松,回国后就业的方向很广,但其实这就是各个国家教育的差异。以美国为例,美国的金融专业学制是1.5-2年,通常是2年的时间。而且专业细分到6-7个就业方向,MSF是金融管理,也有金融工程,还有数学金融或者金融数学,金融统计学,精算,所以美国专业划分很细,对学生的入学门槛要求高。

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?因为教育的意识和选择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同,随着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同而异。


而为什么我们要认识到这样的差异和数据?今天,我们不是针对准留学生父母所做的留学讲座,而是针对教育及投融资。因此,从数据上,我们可以思考的是,如果在国内办学,我们的学生基数在哪里,我们潜在的学生和潜在的市场在哪里。


三、创办美式国际学校的初心及投入

我要分享的第三大部分,就是我为什么会选择创办一所美式的国际学校?通过这所学校,我做了些什么,我还要做什么?


首先,我想抛出一个案例让大家去思考和探索。在深圳有一所成立了14年的应试体系的学校,目前在校学生800人;也有一所刚成立2年的美式国际学校,在校学生超过800人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?我想这能带给我们投资者很多思考,教育领域里也需要我们的思考的探索。


昨天很多人讲到了碧桂园,我相信碧桂园的上市一定会影响更多人,特别是资本人士把目光转向教育。当地产商进来、马云这类型的资本大鳄进来,我们做教育投资的小微办学机构的未来在哪里?教育领域在未来三五年之后,资本的格局将决定市场的格局。


碧桂园博实乐为什么可以上市?我从中看到了它们自己的品牌。不管它们是走IB体系还是走美国完整课程体系,都沿用了自己的品牌。当初我们在创办瑞得福国际学校的时候,也想过直接引入一个品牌,但在和美国的合作学校交流后发现,如果引进整个的品牌就需要引进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,这个成本是非常大的。但我仍觉得这是可以探索的,因为我们之前是小微的投资办学,而大的投资方式仍可以进行商榷。


家庭教育在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,一个孩子快乐了,以后的求学和人生的发展其实是水到渠成的。


那么既然60%的孩子都是去美国读大学,在他们去美国读大学之前我们可以做什么?我们引进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又可以做什么?基于这点我们创办了深圳瑞得福国际学校。我们想做的就是桥梁和过渡,让孩子在去美国生活之前有语言的过渡。语言承载着文化和历史,以及自身的行为价值观。


我们想创办一所纯粹的美式国际学校,整个学校都是寄宿的,我们只做一件事,希望在这样的学校里,能够通过校园文化和校园活动来传递美国的校园文化。我们区别于市场同行的就在于全套的美国课程体系,全外教全英文。


在学校管理上,行业里有纯外方管理和纯中方管理,还有学校管理公司的管理。我们学校则是在投资方建校时做主导,在学校成立后,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也就是学校的课程、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校的学术管理是以外方校长为主导。校长是学校的灵魂,他统筹所有学校的日常运营和对学生的教育。


而在文化方面,我们是深圳第一家引入ESL课程的国际学校。我们一直做国际学校的中西文化融合,我们在尝试着让中国的孩子在中国的美式国际学校里,做对自己行为管理机制的融合、对中西文化融合的探索,在学生的行为管理上能实现“以中为体,以西为用”。


目前,我们已经提出一个课题,外籍教师如何从在美国教美国的孩子,过渡到在中国教中国的孩子。打个比方,把一棵树从这里移栽到校园里,肯定不是把树直接拿起来放在土壤里,一定是连同树根部的土一起移植。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美国全套的学生行为管理方式,我们在融合方面还需要做出大量的探索和研究。我们希望能够以学校为载体,在某一个课题上可以做一点研究,以后能把实际的操作和大家分享。谢谢!


相关阅读

ICE 嘉宾说丨吴越:投资建校,沉静下来会看得更远,走得更远。

ICE 嘉宾说丨吴冠雄:新民促法修改对于国际学校的影响

ICE嘉宾说丨John Shaw:品牌私校的扩张,与其复制母校不如差异化发展
ICE 嘉宾说丨安瀛:国际课程班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发展

ICE 董弘 | 标准化体系建设,助力博识教育未来发展

ICE 嘉宾说|潘佳:如何规划一个接地气的双语学校

ICE 嘉宾说|梁紫斐:美式教育很灵活,但教育的目标很重要

ICE 嘉宾说|黄翔:用教育架起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

2017 ICE丨民办教育行业潜力巨大:跨界资本涌入,集团化办学校成国际学校全新发展趋势

2017ICE | 幼教普及过后,国际化幼儿园将质与量并驾齐驱

2017 ICE 落幕丨DAY 2

2017 ICE 现场直击丨DAY 1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